2014这一年中国的选秀节目种类依然很多,但备受关注的依然是歌曲类的,从年初的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到岁末的央视的《中国之声》,也算是浪头不断,但要说是轮番掀高潮,我看没有一个节目的收视率能超越年初的《我是歌手》,这里面最让人失望的当属《中国好声音》,尽管让帕尔哈提这位实力唱将脱颖而出,但其生源的质量却并没有突破,几位导师的表现也算卖力,只可惜由于节目的制作本身的局限,严重限制了中国好声音的外延部分,我们看到的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导师们选秀的的心理路程都被压缩,这都使这样的选秀节目的戏剧性与观赏性以及悬念性大打折扣,就是《我是歌手》最后也是一团和气收场,陷入了有快乐无争议的漩涡之中,这不应是一个选秀节目的全部,一个好的选秀节目最应该展示的就应该是他的激烈程度,台上的实力对抗以及台下粉丝们的对抗,而粉丝们的对抗才是决定最后总收视效果的关键,这一点中国没有一档选秀节目,认真做到,当观众们逐渐出现审美疲劳又无力改变比赛进程时,他们的选择只能是放弃,尽管《我是歌手》在中途不断通过明星效应来刺激收视,但无悬念的结尾早就为大家所猜透,整套节目最终只能是平淡收场。
其实对比一下方兴未艾的西方选秀节目超级巨星强势登场,再掀波澜你会发现,西方的选秀节目尤其是《美国偶像》,《美国好声音》,《美国之声》都在做到几季,甚至十几季之后依然保持着超强的人气,而中国的选秀节目则大多做不过三季就烂掉了,早期的《超级女声》在全民参与的热潮下第二季就走上了巅峰,之后全国更是掀起了选秀热潮,只可惜在各大中国特色有关部门的全体关怀下,《超级女声》与《快乐男声》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选秀节目很快走向了没落,央视的《星光大道》虽然坚持了很多年,也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唱将,但因其政治标尺性,《星光大道》注定只能是主旋律的音符,不可能再奏出全民的强音。至于后来的上海的《中国偶像》,在今年的第二季就更不值一提了,能把好莱坞第一品牌选秀节目做成中国的末路狂花,这也应该是有些本事的才能干得出来,除了佩服也只能是佩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就会得出答案,首先市场的需求与反哺,选秀节目是品牌,作秀的人就是商品,或者说是一件商业艺术品,这样说虽然冰冷,但事实就是这样,以《美国偶像》为例,一切的流程都是围绕着偶像诞生的这一生产线展开的,开始是,导师们制造偶像,接着是大众们购买偶像,这些偶像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才能够最终成为合格的产品,而中国呢,处于众所周知的政治目的,人为的把制造商和买家割裂了,而谁去填补呢?垄断者的强买强卖,说白了就是人为操控,于是一件商品只能在一个极小的圈子范围内传来传去,这样破坏经济规律的手段最终导致了大多数消费者失去对所有商品的兴趣,而使产品最终成为一件小众产品,而小众产品怎么会赢得庞大的目标市场呢?市场的基础是什么,市场的基础是自由的购买力,而规则呢,则是服务规范于自由的购买力的,他绝对不应是限制堵塞,更不是堵截,而是引导疏通,而在中国的选秀发展中,后者却大行其道,《我是歌手》等一系列品牌出产的商品只能在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几百万的范围内被认可着,而《美国偶像》的巅峰时,甚至会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在关注,庞大的人群自然会产生庞大的消费市场,其偶像演唱会的规模可见一斑,而中国的《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中国之声》除了开始阶段的演唱会的兴旺,最终都是无声无息的散场了,而通过美国全民选秀出来的偶像,不仅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更会刺激更多的人投身于此项选秀,这算是一种投资,而这种投资直接刺激的不仅是经济,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以《美国偶像》为例,每一期至少都会为美国乃至世界贡献两至三位巨星,这些巨星的经济效应毋庸置疑,而他们所进行的慈善带头作用也同样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意义,技艺品德,这是文化底蕴的基础,众多的明星集体身体力行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青年一代在此感召下,不断投身其中,比一百万张宣传画都更具有说服力,正是这样已经有十五年历史的《美国偶像》不断地吐故纳新,走向一个又一个巅峰,老的偶像依然活跃,而新的偶像又已然崛起,这就是文化的积淀,这就是文化的底蕴,反观中国的小范围产品,则总是昙花一下的居多,最终归于沉寂的居多。
另一方面,就是强民教育的目的,我一直认为美国的强大,就在于他会不断的教育他的国民,如何变得强大,所以潜移默化对国民的教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这里面就包括他的选秀节目,我们都知道《美国偶像》的竞争是残酷的,当每次都会有自己喜爱的歌手被淘汰时总会引起话题,但美国偶像却也有这样一句明言,那就是超级巨星强势登场,再掀波澜你喜欢他,那么来投票,他就会留在这里,你不来投票他就有可能离开,如果他离开请不要抱怨,因为谁让你不来投票,如此反复强调受众手中权力的节目,这在中国可能有吗?我所看到的中国人民的选择权一次又一次的被包办,美国的一档节目都不怕人民的选择,你说他整个社会还惧怕选择吗,还会有错误的选择吗?这些都应该是很值得探讨的,我们总是鼓吹文化的兼容与发展,而恰恰是在受众的参与热情上,兼容与发展被拦腰折断了,所以你的孔子学院才会像浮萍,虽然飘浮在世界,可确没有牢固的根基,因为千年之后他的思想再不是竞争之后的脱颖而出,而通过选秀出来的美国偶像们,个个都是美国价值观的终极实践者,更成为了其主要的输出载体,这就是强与弱的差距,一个没有局限性的国家,与一个处处设限的国家的根本差别。
通过上诉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成功与失败就在于你是限制还是疏导,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能仅仅局限于口头上,而实际却是处处设置障碍,如果这样何谈复兴,我们学习先进,却仅仅是学习他的一层皮,至于内涵却完全抛弃,这与一百年前的那个大清帝国何异,为何我们总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呢,我们老是标榜国家的强大在于军事力量的强大,可谁曾看到中国国民的虚弱,在一个连塑料玩具枪都要限制的国家里,你说要让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较量,这不是开玩笑吗?比武力?先不拿美军的大数据说事儿,我们先调查中国人民懂得开枪的是多少,而美国四亿公民却有五亿支枪,这是中国这个仅几百万军队的国家所能消化得了的吗?剩下的也只能是和人家比文化魅力了,这一点中国能做到吗?你的市场开放吗?你的文化发展是全民推动的吗?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华文化谈何复兴?既然引进了人家的东西你就要认认真真的去学习,去实践,培养自己的市场,同时放开民众选择的尺度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会继续在探索中进步,否则中华文明不仅不会复兴,更有可能会在此逡巡不前,逐渐消失于体制禁锢的层层壁垒之中,要知道文革的浩劫并不遥远,我们远没有摆脱他的影响,而是依然在挣脱他的禁锢。
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靠的是全民族的共同努力,正如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唐宋,整个时代都充满了开放包容的精神境界,中国能何时能重拾这份自信,中华文明就会走向复兴,反之再提复兴,不过是东施效颦徒增笑料耳。2014年即将过去,美国各大选秀节目依然是全民参与,选战正酣,民众参与热情依然不减,而中国的选秀也将拉开新一轮帷幕,是放手让全民参与,还是继续劫夺人民的话语权,将是中美文化强弱的分水岭,送给企图主导中国文化复兴的人一句话,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与教皇无关,与人民有关,道理就这么简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